关于阿里巴巴实施的文章
阿里张勇:如何完成人、货、场的重构,走向新零售的核心

阿里张勇:如何完成人、货、场的重构,走向新零售的核心

12月28日,在“2016新网商峰会”上,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发表了万字演讲解读新零售的未来。张勇认为,在走向新零售的过程中,包括阿里在内的所有生态中的所有合作伙伴必须发生新的反应,包括品牌商和零售商的关系,品牌商和渠道商的关系,品牌商和物流商的关系,都需要重构协作。“传统的商业关系是树状的,在pc互联网时代也依旧是树状的,从品牌端到渠道端单向填鸭式供给。一旦填鸭式不慎,就容易“肠梗阻”。一旦渠道体系崩溃了,品牌也好不到哪里去。”以下为张勇演讲原文:各位来宾,各位商家朋友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2016年马上就要过去了,我们在年底一起来回顾2016年,特别是一起来展望一下未来,在今年双十一前后提出新零售之后,引起了所有零售圈子的剧烈反响,也引起了所有消费品品牌的剧烈反响。其实大家都在讨论新零售到底是什么,新零售怎么做。正好在年底的时候,特别是今天那么多商家朋友、那么多媒体朋友在一起,我们可以一起共同探讨一下新零售的未来。我想跟很多新生事物一样,所有的新概念、新战略思想它最终整个提出来方向以后,其实是靠我们不断地实践出来、试出来、做出来。今天我也趁这个难得的机会,分享一下阿里巴巴集团在这方面的思考和我们正在经历的实践,到底我们怎么走向新零售。电商发展三个阶段其实回顾整个电子商务发展的历程,在过去十几年是整个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当所有品牌开始触网以后,在2007、2008年为标志,当时天猫产生以后一直发展到今天,整个商业的发展我觉得分成了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2008年左右,出现了一批耳熟能详的淘品牌,这些企业飞速地发展,在网上绝大多数当红小生都是线下并没有完整的一个生意,都是从线上开始,在线上创业、在线上飞速地发展。进入到2012年前后,随着2012年的双十一,我们第一次超过100亿,当时是191亿。其实可以看到一大批的我们当时称为的传统品牌,我认为现在已经不应该这样去称呼了,应该说是在线下已经有一定成果的一些品牌、一些商家开始在互联网上发力。当它们把线下商品、把线下公司一部分运营能力放到网上以后,在过去的几年爆发出惊人的能量。今天我们放眼望去,如果第二阶段的这些商家开始全力触网以后走到今天,很多商家在整个生意比重当中可能20%以上甚至30%以上都已经是在互联网上。反过来第一个阶段走红的这批淘品牌们,这几年可以说很多人都有各自的艰辛,作为一个创业要走成功,我记得前几天我碰到以前的一个相熟的主持人,八年以前他采访过我,当时我说了一句话,我说:2008年、2009年,正好这个场景了产生了108个淘品牌,五年、八年以后能够有8个活的很好已经很不错了。这句话挺有争议的,当时没有敢公开讲,但今天反过来看,确实当时第一阶段的淘品牌们这批创业者往下走了以后,经历了所有品牌成长共同的道路和共同的艰辛、共同的曲折。今天仍然有有一部分活的很好,它们已经凤凰涅盘,但中间生生死死几多回,甘苦自知。有一批活的很好,有一批中途不幸落马了,有一批在当中挣扎。到了第二阶段之后,为什么这些线下商家触网以后爆发了它的能量,可能现在看起来,特别是在这两年双十一我们看到一个非常明显的情况,是一些消费者非常熟悉的品牌、喜欢的品牌在网上同样爆发出惊人能量,这个里面品牌力在发生作用,商业在经过一段时间运行以后,最终互联网和线下在商品力、在品牌力这个共同点上回到了共振点,这些是商业亘古不变的一些真理,当一个企业觉醒过来开始进行触网以后就爆发出这个活力。但是我把第二个阶段仍然称为可能是在一个企业内部开始发生的一些重构。过去几年发展比较好的商家,大多是在企业内部解决了组织保障问题、解决了整个供应链电商线下门店在企业组织关系问题,做到了这样一部分能力的商家它的整个运行效率开始爆发出来,整个品牌力、商品力在电商这个渠道当中能够爆发出来。企业组织之间的重构但是我想今天整个走向新零售的核心,它不仅是要完成在企业内部的组织之间的重构、职能之间的重构,利用互联网爆发商业新的力量。更重要一点是能够完成企业组织之间的重构,来完成商业进一步革新和演变,这个是未来一个阶段我们共同要去经历的东西。而在企业之间的重构,我想在整个商业生态当中的重构,在不同的场景都会发生,其实我们再一次回到了商业的本原,当我们谈消费品的时候、谈零售的时候,我想最终还是回到三个字:人、货、场(景),我在不同场合还是喜欢讲老话。今天互联网带来了很多变化,但是人、货、场(景)没有带来改变,我们的商业最终用互联网的技术和思想去重新构架人、货、场的关系,重新在这中间寻找新的机会和产生新的效率。而在今天整个商业的发展走向新零售,在第三阶段围绕着人、货、场的重构,特别是人、货、场当中所有商业元素的重构,我想是今天走向新零售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它的成功与否其实核心就是我们围绕这些人、货、场商业元素的重构能不能有效,能不能真正带来效率。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想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们怎么样来看未来这个发展的趋势?我们怎么样来看今天整个新零售带来很多的变化?其实它带来的变化,围绕人、货、场的重构可以有很多的方面。先从线上讲起,在过去一年当中,特别是无线化移动电商充分普及以后,换句话说80、90%消费者通过无线这个入口,通过手机这个入口进行消费、进行消费浏览的时候,这时候整个商品跟消费者接触的人和货接触方式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或者说,不是微妙,是一个微妙而重大的变化。在无线的时代,传统的货架式商品陈列,货架式在PC时代,我们一直在公司内开玩笑说跟线下有什么不一样?线下是放物理的货架,线上是放虚拟货架,一个一个商品并排,一个一个类目分类、属性,一层一层束装结构浏览,而这个结构正在因为无线化的到来正在被打破,或者一定程度上被打破。今天无线时代,用户跟互联网最亲密的接触方式发生了改变,发生了什么改变?他从点击这个动作变成了滑屏,不要小看这一滑屏动作变化,带来的本质是巨大的变化,使得消费者接触消费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如何能够让消费讯息,包括商品,商品是一种消费信息,能够更好的被消费者去接触,这是今天整个阿里,特别是以手机淘宝为代表的无线化矩阵,讨论天猫无线化、淘宝无线化着重解决的问题,整个内容铺陈方式也在发生改变。第二点,因为这种方式的改变,使得商品作为单一的一个消费讯息、消费方式在扩展,我们在今天提出了不仅要推动商品供应链的发展,更要推动内容供应链的发展。在差不多2016年年初,我们提出了整个电商的内容化发展方向,我们这一年也是这么走的。我们认为未来的内容化是整个新零售当中跟消费者触达整个消费资讯内容化和多媒体化是整个过程必不可少的阶段。而这中间对所有商家能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所有的商家之所以这个品牌能够成功,核心是做品牌强、做产品强,零售公司强是因为做零售强。但当我们今天要产生内容的时候,这个时候未必是好的商品生产者就是好的内容的生产者,这两者是有微妙区别的。所以在这中间其实出现了大量的社会化的内容生产力量正在蓬勃发展,而这些力量已经构成了整个电商生态未来新零售生态一个非常重要的新兴力量,这些力量我认为是不可以被忽视的一群新的力量,而且未来会发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然这样的力量可以是第二方的,可以是第三方的,可以是企业内部培养的,也可以是外面培育独立变成一个新的商业机会。这是我们看到在整个互联网上发生的第一个改变,是整个讯息铺陈方式被改变了,信息消费内容被改变了,最终商品变成了一个结果,商品成为整个内容的一个元素,最后消费者因为喜欢内容进而喜欢商品,最后被消费,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变化过程。而在这个背后利用大数据完成的个性化,实现在用户端的千人千面今天在阿里已经变化一个现实,当然在变成现实以后,今天对阿里来讲,在整个互联网我们在着重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解决的问题我今天特别说一句,目前我们着重解决的问题,就是在商品对消费者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和对商家库存的准备、货品准备跟相关流量确定性之间要找到一个平衡点,这个平衡点没有找到,所有商家的经营都失去了一个最重要的抓手,因为当所有问题都说是个性化的时候,整个生意的基点⋯⋯你怎么去备货呢?怎么做销售计划呢?所有个性化背后一定有共性化的东西。这是今天在整个电子商务尤其移动互联网发展到这个阶段,我们看到的在互联网世界上发生的重构,就是整个互联网上本来这些元素也在发生重构。第二个,我想在走向新零售过程当中,我们今天非常清楚地看到整个商业生态中各个合作伙伴必须发生新的反应,这中间包括了品牌商和渠道商的关系,品牌商和零售商的关系,零售商和商业地产商的关系,品牌商和物流商的关系和服务商的关系,都必须发生某种意义上的重构。我一直在很多场合说:我们传统的商业关系是一种树状的关系,就像刚才讲的第一点,传统的互联网世界消费讯息铺陈方式在PC时代是一个树状关系,跟原来商业关系一脉相承,上面有品牌商,有一群渠道商,一年开一次两次订货会,把产品亮一亮,大家上来订货,把货订走了,到点把货送走,或打个电话,把货压过去。过去五六年当中,我们看到这个树状过程当中、这个填鸭式当中的种种不合适,有些货抵押到渠道里面去,然而只要货没有到消费者手里,不管销售报表上是不是这个品牌公司的货,他对要对此负责,最终品牌崩溃了,销售商也好不到哪里去。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互联网人口跟消费人口充分普及和重叠,今天我们走向新零售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志,其实整个渠道关系,刚才说的商品生产者和服务者的关系、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会发生很多的变化,今天完全可以跟运用互联网形成一个扁平网状的渠道关系,形成最直接的消费者洞察,而这些信息能够更好的去服务真正的商品设计者、商品生产者、品牌创造者,能够打造更好的品牌,生产更满足消费者现在需求的商品。其实在这中间我认为又回到了很多时候说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对消费者的洞察性和与此产生的快速反应能力是今天在市场致胜的关键。在今天,特别是在过去的一年,在整个阿里电商平台上可以看到一些商家,其实过去几年耳熟能详的一些商家,都在通过各种声音跟我说这样一件事情:逍遥子,现在生意越来越难做,流量好象比以前少了点,流量下滑,我这生意怎么做?这是今天我们共同面对的现状,无论从平台来讲还是从每个商家来讲,互联网时代、电商依靠流量红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今天我们整个进入整个商业变革的深水区,进入到真正商业元素重构才能更好发挥效率的深水区,拉一批线下好卖的货放到网卖一卖,利用网上流量红利轻易能够触达终端消费者,更高效的排除掉中间环节把货卖掉,这样一个时代正在过去。我们怎么样利用互联网的力量,不仅能够把网上做成一个好的销售渠道,同时把它做成一个真正的消费者洞察渠道,一个获得新的客户的渠道,最终站在全网的角度去思考我们对整个生意的升级,消费者需要什么产品?今天消费升级是大家都在说的一个话题,其实消费者是越来越难伺候了,为什么?因为消费者口味越来越多样化,消费者的信息收集渠道现在不是信息封闭,是信息爆炸。全球各地只要这个星球上发生过好玩的事情,新的潮流、趋势,瞬间点爆。这个时候我们的商家怎么样抓住这些流行趋势?抓住这个消费者口味的变化,能够在这中间捕捉到消费者的洞察?同时不但能够获得这些有价值的资讯和情报,最终能够化成企业供应链的能力,能够以一个柔性供应链快速去反应,真正能够及时生产出消费者试销对路的产品、他们喜欢的产品。我想从某种意义来说,我们在2008年的时候说的C2C、B2C最终走向C2B,这件事情我想正在潜移默化的发生,我们正在走向C2B的路上,我们正在走向新零售的路上。所有这个战略的思想,我们对未来的判断和趋势其实都是在不断演进当中发生的,都不是一夜之间突然一只老母鸡变成了一只鸭,一定是在不知不觉演变当中发生,最终量变发生了质变。这是整个新零售当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巨大空间,所有信息结构变成了网状结构,互联网的浏览方式不仅变成了网状结构,整个渠道的方式、渠道的建设方式也有可能变成网状结构。而在这中间最重要的事情即将到来,其实有些企业已经经历了,有一些企业即将经历,就是在重组企业和合作伙伴商业关系的时候,比如怎么样处理现在的品牌商和现在加盟商的关系,怎么来重新定位加盟商的作用,怎么来重新定位线下所需要的服务和谁来承担?这里面最重要的一点,就像这几年很多做的好的企业在内部理顺了电商部门到电商公司、到电商总经理、到电商团队的激励机制整个利益机制理顺一样,我想在未来一个阶段,在企业组织阶段,刚才我说的这些角色之间怎么样构架利益机制,我认为是所有利益的核心,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讲的新零售、我们讲的O2O、我们讲的全渠道,所有问题的发生都依赖于这些商业合作伙伴之间,在打破原来商业关系的同时去构架一个新的关系。我想大家都能够知道整个社会分工仍然会越来越细,互联网不代表直销,直销只是互联网带来销售方式的一种,其实我们仍然需要多种角色共同一起合作,来服务共同的消费者。而这样一个关系,我想是未来我们走向新零售过程当中在整个商业组织之间我认为会发生非常剧烈的一些变革。而这些变革当中,阿里巴巴集团也是义不容辞,我们也主动跳下水去引领和创造这些变革。这个是整个商业、整个形态当中的变革。第三个我想说的是,不仅这样的重构发生在线上的浏览行为、线上的商品元素、发生在线下的商业关系,更重要的是发生在线上和线下,发生在整个人、货、场,最后让用户感受到价值。我后面讲一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今天中国的商业设施、大卖场都长的差不多,今天真正懂货的百货公司有几个?没几个。购物中心,那就离货更远,百货公司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地产商。今天所有的百货走进去,一楼是化妆品柜台,二楼是女装,三楼是男装,每个品牌要有一个面积,装修的美美的,同时百货公司也装修的美美的,消费者到底是消费商品还是消费装修?消费者的浏览效率到底是以格子铺去浏览、以柜台去浏览?还是能够形成一种真正高效的商品接触方式和浏览方式?一种场景浏览的方式?我想这是今天在线下零售业态当中正在发生很多微妙的变化,而这个变化特别需要我们今天零售的商家和品牌商家、平台共同来努力,来完成这样的重构,而在这中间是缺一不可的。举一个例子非常鲜活的说明缺一不可的原因。过去一年很多商家都知道阿里在大力推行“三通”,其中有一点是货品通,第二是会员通,第三是服务通。这中间我们做了一件事情,比如对服装商家我们做了一件事情,是线上购买如果不满意线下可以改尺寸、退换货或者修改,可以到就近的门店,我们把一些合作商家线下信息做好。我听到一个哭笑不得的故事,最后有品牌跟我讲,说这个事做不下去了,为什么?因为商场发现这个事了,原来商家在这么干的,原来在网上卖的东西可以在线下发货,网上的东西跑到线下来退货这可能愿意,但是网上买的东西线下发货,那商场的25%的扣点拿不到了。然后开始让保安分门把手,严禁快递员进店里取货,因为要进商场的大门才能到这个柜台。大家可以想象这个场景,因为这中间整个商业关系,在平台品牌发生关系以后,还有一环,很多门店是长在今天的购物中心、长在百货当中,它们怎么发生变化?在整个业态当中它们应该扮演什么角色?今天我们需要这样一种全新的设计,只有这样这条路才能跑通。我想说的是,这样的发生正是因为整个商业重构还没有完成,我们必须要在这中间考虑不同角色在里面能够提供的服务和获取的利润。毫无疑问,这样的重构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不可能让现有既得利益者都满意,如果这一切不变化,最终一定是我们来考虑消费者是不是更满意,商业的效率是不是更提升?我想我们要一起完成这样一个重构衡量的标准,只有这样这个事情才做的下去。而这中间一定要进行一些建设式的创新,能够使原来的利益分配机制走向一个新的利益分配机制。这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商业组织之间发生变化的非常重要的一点。整个新零售下一个阶段展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今天越来越多的商家,其实我们已经看到这样萌芽的态势,已经不仅把互联网看成一个跟消费者去销售的通路,越来越多商家正在走向把线上和线下一体化的去考虑、一体化的去经营。我想在这中间非常重要的可以去判断我们是不是真正走到了一个真的新零售的时代,或者这个企业能不能走到这个阶段,我想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志,是我们能不能在全渠道范围内,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不管是哪个销售通道,都是可以被识别的、我的客户(消费者)都是可以被识别的、我的客户都是可以被触达的、我的客户都是可以被洞察的、我的客户都是可以被服务的。我想这几点是所有企业来衡量我们完成这样一种商业和互联网化学反应以后必须达到的东西。每个企业都要变成一个数据公司今天为什么那么多企业愿意做电子商务?愿意做互联网?其实愿意到天猫来、到阿里平台上来,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什么?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今天在网上这是品牌的经营阵地,品牌经营以后不仅卖出了商品,消费者的信息、买家的信息大家都获得了,大家根据这样的商品和信息的结合,其实根据这样的数字化的订单、数字化的交易、客户信息的数字化,这中间能够获得很多的洞察。其实走向新零售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要完成刚才的可识别、可触达、可洞察、可服务,最终每个企业都要变成一个大数据支撑的公司,每个企业都要变成一个数据公司。不管你是一个零售企业还是一个品牌企业,每个企业都必须走向数据公司,我们才有可能做到这四点,才有可能走向新零售。而在这中间,今天我们经历的阶段是,越来越多的商家已经开始不仅把网上看成是一个销售通路,同时开始把网上和网下销售通路一体化考虑,把网上和网下销售产品一体化考虑。前几年我们讲过很多次,今天我依然再次讲,在第二阶段非常流行的,我开场说的我认为过去八年、十年发生的三个阶段,在第二阶段非常流行的网络专供款时代已经过去了,这个时代正是一个阶段性的产物,这是一个企业内部还没有理顺生产以及供需关系的产物,这是一个利益机制还没有平衡好的产物。今天当线上和线下完全打通以后,其实网络专供款时代已经彻底过去了。而今天我们看到的情况是,当我们的商家在完成线上线下销售通路重构以后,价格完全趋同以后,其实后面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做一件事情,其实大家明白随着每个消费者、每个用户都是互联网用户,我们其实可以对整个品牌塑造、品牌推广、营销都可以通过电子化的方式来完成。而互联网给这个商业带来的价值,正在从销售大范围走向营销,这两年所有的品牌公司,大家整个市场的预算都在大幅度从传统媒体走向数字媒体。而这样一个转换,我认为到目前为止在绝大多数企业发生的还是一个物理反应,我经常开玩笑说一句话,也对着我们自己的团队说,对优酷的团队,我说你拿了一个客户,原来它在某某电视台放一个15秒的广告、30的秒广告,今天你说我把这个客户争取过来了,我在这里投放了15秒、30秒的广告,无非就是换到一个网络电视台,内涵有什么变化?我认为今天对绝大多数所谓媒介投放数字化渠道所有的商家来讲、所有的品牌来讲,这件事情没有发生本质变化,只是放的地方发生了变化,发生了物理变化,但是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是什么?化学变化是通过这样的数字化媒体不仅能够让消费者接受到讯息,同时能够发生双向互动,同时能够发生进一步的行为,同时能够获得消费者的数据。我想这是我们今天在销售端走向营销端,走向数字化媒体跟整个零售商业结合,我们正在经历的一个过程。所以现在我看到一个越来越清楚的趋势,就是越来越多企业开始把媒介这条线和电商这条线同步考虑,因为原来电商花一点销售费用做做效果类广告,更多的钱在做品牌人的手里,他们做的广告叫品牌广告,但是品牌广告到底用什么来衡量效果呢?我想所有最后的推广、广告,最后应该用真实消费者的行为来衡量效果。而这个行为应该是可感知的,是双向互动的行为,所以这是我们看到的整个商业发展走向新零售的路上,正在从销售端大幅度走向营销端。而在这个基础上,今天越来越多企业开始从市场侧进一步走向供给侧的变化,这是在未来一个阶段走向新零售的关键,和真正企业能够用好对消费者可识别、可触达、可洞察、可服务,做完这些之后最终才能走向真正对供给侧的改革。今天因为互联网的渗透里,使得我们有一种可能,就是无论消费者在哪里进行消费,在一个物理世界里还是在一个虚拟世界里,他的经济行为其实都是真实的,只要是真实的经济行为,我们完全有机会把他变成一个真实的数字交易,而真正能够沉淀出每一笔交易、每一个客户的数据。而这些东西最终不仅用在了销售侧,不仅用在了营销侧,我们需要大踏步让他发生在我们生产供给侧。而这样一个联动,就要刚才说的在C2B过程当中,越来越从B2C慢慢走向C2B,我们对消费者洞察能力在加强,通过线上线下的连通,使得可识别用户可以打幅度增加。原来一个门店里只要不是会员,我走进店里走了,那就是买了一件就走的状态。但今天如果是一个数字化的生意,我就可以跟线上数据比对,我就能知道他是谁,我可以对他进一步了解,我同时存在二次触达可能性,也许不是在一个门店里,也许再一个视频网站,也许在一个电商平台店铺里面,也许在一个社交媒体上,这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一个巨大变化,其实对用户数据越累计越多,在全域营销、全域触达上能发生巨大的作用。但这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最终有了这个手段以后真正的改变还是要回到商业的本原,就是我们的商品。我们怎么样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真正快速地响应,能够生产出、设计出他们需要的商品?今天阿里巴巴提出了五新(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能源),其实这五新之间都有密切的关系,其中在这一个点上,互联网的影响正从销售侧走向供给侧,其实反映在我们提的五新当中,就是新零售和新制造的关系。今天的制造再也不是一种以闭门设计获得订单,然后批量化的生产,大批量的发货,而真正走向以消费者洞察为前提进行快速的响应,满足用户需求的设计,配以柔性化的供应链,快速地生产,能够最终用网状渠道结构及时触达消费者,并且能够获得真实的消费者消费数据之后再进入一个循环的过程。我想这个过程是未来几年整个商业、整个品牌商、所有的商家面对新零售的机会、面对互联网机会的时候我们共同要去构造的东西,这是未来第三阶段在做好线下,或者说整个商业伙伴之间利益重构和整个商业场景人、货、场之外,我们在供给端必须要满足这个需求来完成供给端的重构,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的服务好用户,我们获得的数据采能够发挥出用处。因为数据获得的越多,数据不用那就是负担、是成本,那就是存储,数据用了才能产生新的价值。但对所有消费品企业来讲,数据最佳的使用场景,最近应该是在生产侧,应该在设计,在整个供应链环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是我所看到的,从过去我们叫电商,面向未来我们叫新零售发展当中我们必须看到的一些变化的趋势。今天我们在路上,未来完全在我们每个人自己手里,我们怎么样去改变,我们怎么样抓住未来的机会?我想回到原点还是一句话:每个公司都因为互联网的产生、因为互联网的发展、因为互联网的渗透,都正在变成一家数据公司,我们怎么样利用数据真正给我们插上翅膀?给包括阿里在内的所有同行赋予重构商业的灵感和驱动力,最终去满足最终客户的需求,就是消费者的需求,这是我们化繁为简,一定是要经历的这个过程。我们正在路上,在2016年年底的时候,也祝愿所有商家朋友们、所有合作伙伴们在这条路上一路前行,和阿里巴巴一起共同去探索未知,共同去探寻新的惊喜。来源:行行出状元
马云入选印度创投圈年度影响力人物 投资超40亿元

马云入选印度创投圈年度影响力人物 投资超40亿元

日前,印度科技媒体Livemint评选了2016年印度创投圈年度40大影响力人物,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作为唯一入选的中国人上榜。据悉,马云在印度已经投资了40亿元。2015年9月,阿里印度对移动资讯公司One97 Communications(Paytm母公司)投资6.8亿美元成为第一大股东。Paytm是印度最大的支付平台。截至2016年7月,员工超过5000名、注册用户1.4亿、每日完成支付300万笔(预计年底突破500万笔)。同样是2015年,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印度电子商务公司Snapdeal.com成功筹资5亿美元,投资者包括阿里巴巴集团、富士康和软银股份有限公司。阿里具体投资金额未透露。当时有知情人士透露,阿里巴巴向Snapdeal投资了2亿美元。据了解,阿里巴巴早在2008年就已经开通了专门针对印度客户的印度频道,并与印度最大的B2B媒体公司Infomedia宣布成为长期战略合作伙伴,计划进一步扩大在印度的B2B电子商务市场份额。马云曾向印度媒体表示,在线零售依赖于电商平台、支付、物流的“铁三角”,这就是他在印度要做的事情。有印媒日前报道称,阿里正与Paytm和Snapdeal等几个行业巨头进行谈判,以进一步增加股份,同时还在探索建立独立业务平台的可能性。来源:行行出状元
张勇首次透露加入阿里巴巴原因

张勇首次透露加入阿里巴巴原因

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花名逍遥子)做客第一财经《财富中国》栏目。节目中,他透露了自己加入阿里的原因,回顾了双11的由来,还指出了无线时代的商业机遇,以及新实体经济的机会所在。首谈加入阿里原因:太太是淘宝粉丝节目中,张勇透露,自己的家在上海,而工作却在杭州,每个周末,张勇都会回家和家人相聚。“在人们的印象中,杭州是个休闲放松的城市,而上海却是个节奏很快被工作催促的城市,在我这里刚好相反。我在杭州工作,上海对我而言更多的是休息和充电,从加入阿里巴巴那天起就开始了双城记一般的生活”。此外,张勇回顾了自己之所以加入阿里巴巴的理由。“当时和夫人说,我要去杭州阿里巴巴工作了。夫人觉得挺好的,因为她自己就是淘宝的粉丝”,张勇说道,“此外,当时马总问我为什么加入阿里巴巴?我几乎没有怎么思考就回答他,我已经做过一个30亿美金的上市公司了,还想再做一个300亿美金的上市公司”。至此,张勇在阿里巴巴的征程便开始了。马云曾经说过一句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CFO做了CEO。那么张勇身上到底有着哪些区别于其他CFO的特质,让马云改变了决定呢?张勇回忆称,自己无论是做CFO,还是之前在安达信、普华永道做审计师,都不只是去帮人家查个账,做个报告,更多的喜欢去了解商业背后的逻辑。“这个背后带来了这种不安分,可能是我想最本原的东西。”千人千面变成必然在节目中,张勇指出,千人千面在无线时代已经变成一个必然。“无线时代信息浏览方式的转变,商品只能够展现在五六寸的手机屏幕上,这时候,如果让几亿人同时看到一样的东西,那一定会有大量的人是不满意的。所以,无线时代几乎逼着你去使用大数据猜测每一个人的喜好。”事实上,2016年双11已经实现了店铺私域的千人千面,卖家可以在微淘、店铺详情、旺旺等可以自己把控的渠道针对不同用户推送不同信息,而在2015年,淘宝和天猫已经达到了公域层面的千人千面。在节目中,主持人问及张勇,该如何保证这么多不同的人在一个平台上享受到同样的服务时,张勇的回答是“最关键的是我们的思维方式,要跟上年轻用户的变化”。张勇进一步解释说,今年是天猫淘宝第一次在网上推出大量跟消费有关的直播,不仅有双11晚会,还有很多品牌明星代言,新品发布会等等。粉丝的热情可以带来强大的能量。未来30年是技术和商业充分融合的30年近一段时间来,关于新实体经济和传统经济的讨论非常激烈。在以往,品牌的销售方式是一年开两次订货会,通过经销商的力量把货铺到渠道上去买,品牌方就此万事大吉;而百货的生存姿势是,百货里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商品,但是百货公司本质上却是个店铺租赁公司。这两种方式共同缺失的环节是,不管是品牌还是渠道都无法有效感知到消费者的变化。张勇说,类似填鸭式的树状结构渠道,这样的商品分销方式的时代,已经结束了。而通过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可以满足快速变化的消费者需求,从而获得新的机会。“未来的30年,是技术和商业充分融合和应用的30年。哪一家公司用得更好,哪一家公司就有可能抢占先机。从这个意义上说,就是我说的,每家公司都应该是互联网公司,每家公司都应该是大数据公司。这样一种大数据的结合,互联网的结合,新技术的结合,最终落在零售行业,就会带来崭新的一种零售运作方式和崭新的零售用户体验。”张勇在节目中表示。具备好奇心、拥抱变化才能走在前沿1994年4月20日,中国接通了互联网,也真正连接了世界,成为互联网世界大家庭中的一员。到今天,这是充满烽烟的20年,可以说战火不断,不管是门户之争,搜索引擎之争还是支付之争、O2O之争,战场只会越来越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张勇几乎始终处于第一线。当被问及处于这样一个速朽的行业,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时,张勇的回答是:要充满好奇心。“这是最关键的。最重要的是你对这个变化的世界,变化的客户需求,变化的市场,充满好奇心。直播流行了,你也要去看看直播,看看这些秀场,到底是怎么回事,你要去体验,你不一定喜欢,但是你要去体验。今年整个互联网的互动玩法这么多,它所带来的可能性是以前所不敢想象的,你怎么能跟得上呢?其实唯一的一点,就是如果你有好奇心,而不是被动去接受,你才能始终能够处于前沿。”张勇说,“阿里巴巴走到今天,我们有一个非常远大的梦想,一个理想。其实我们从来没有想过阿里巴巴到今天,变成这样的一个公司。都是一步一步这样走过来,它既有天马行空,但是又脚踏实地。有一点我们非常重视,就是每过一段时间,我们都要抬起头来,去看未来。”面对错误,要去承担去改变作为阿里巴巴的首席执行官,张勇在节目中坦诚,在决策过程中他也免不了会犯错,“最大的一个,其实大家都知道,可能也不知道,我就是这个男一号。这个事情就是当年的十月围城。”他说,“这件事情以后,我最大的体会和收获就是,阿里巴巴做得已经不是一个生意,我们的平台已经有了社会公共属性。它为上亿消费者和上千万商家服务。一个企业背后是一个人,是一组织,是一个生意,是它的身家性命。我想我们今天在面对错误的时候,最重要的时候是有敬畏之心,能够主动承担,能够去改变,这才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来源:行行出状元
阿里与中施协共建智慧建筑 实现采购数字化

阿里与中施协共建智慧建筑 实现采购数字化

7月18日消息,在武汉举行的第五届工程建设行业互联网大会上,阿里企业采购和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签署了互联网+工程建设行业战略合作的协议,双方将在智慧建筑、工程物资编码和供应商服务标准等方面进行共建,来实现数字化的建筑施工采购流通。工程物资编码,是数字化采购的基础,也是基建行业这一传统行业去数字化触网的基础。双方共同推进工程建设物资设备数据的信息化、数据化、标准化,不仅可以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同效率,也可以降低物料库存和成本。此外,本次阿里和中施协的合作,通过对基本物资实现编码统一,建立统一的行业供应商服务标准,采购线上化转型,可能彻底改变过去基建行业的物资流通黑洞情况。如今,阿里企业采购平台已经服务了近150多家建筑集团企业。在全国超3万个基建项目部工地,已经按照地理位置为建筑施工企业提供精准采购匹配、基建大数据驾驶舱采购参谋决策,实现采购链路的在线化、数字化和可视化。阿里巴巴企业采购总经理卢佳业介绍,对于基建企业来讲,数字化采购突破了寻源半径的地理闲置,为企业降低了成本。据了解,中铁四局通过线上采购,累计在1688采购近50亿,寻源时间相比传统招投标节省30%——60%,采购成本降低15%以上。同时,通过数字化的解决方案,大企业就可以与小企业顺畅地连接在一起,过去一年,超过20万家中小企业通过数字化采购方式敲开了国企央企大门。早在2017年,工信部就提出工业电子商务三年行动计划,大型工业企业采购销售要实现在线化、网络化、协同化大幅提升,业务向线上迁移。数据显示,过去一年阿里企业采购平台上采购需求近2000亿,采购商询价单超100万张。其中采购商超过6成为国企,全国基建行业特级资质企业中,已有超过20%通过阿里巴巴企业采购进行采购数字化转型。目前,采购覆盖的采购品类已达上千个,其中工业品原材料占比最高,分别有钢铁、建筑材料、机械设备、五金工具、橡塑制品、安防劳保、电工电气、施工杂料、行政办公等品类。涵盖了铁路工程、轨道工程、隧道工程、桥梁工程、公路工程、市政工程、建筑工程等建筑领域主流施工类型。各大企业平均降低采购成本10%以上,提升采购效率50%以上。业内人士指出,此次基建行业率先示范落地,从企业采购数字化入手,将搭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新模式,规范企业采购流通。来源: 亿邦动力网
阿里张勇:2017是阿里实施“五新”战略元年

阿里张勇:2017是阿里实施“五新”战略元年

1月13日消息,阿里巴巴集团今天宣布,为实施“五新”(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新技术和新能源)战略,全面升级和调整组织结构。CEO张勇在全员公开信中表示:2017年是阿里巴巴集团“五新”战略开始的一年。激动人心的战略,必须有强大的阿里巴巴文化,不断升级的高效组织和强大的执行力,才能一步步变成现实。在信中,张勇宣布了多项人事调整与任命,包括:任命刚卸任菜鸟网络CEO的童文红为阿里巴巴集团CPO(首席人力官)兼任菜鸟网络董事长,万霖出任菜鸟网络总裁;任命蒋芳担任张勇的国际业务特别助理兼阿里巴巴集团副首席人力官;同时,吴敏芝和戴珊工作轮岗,吴敏芝任阿里巴巴集团CCO(首席客户官),戴珊任B2B事业群业务总裁;阿里巴巴集团CTO(首席技术官)张建锋兼任阿里云CTO;云OS事业群进入阿里云事业群,由胡晓明负责;王帅作为阿里巴巴集团公关市场委员会主席,同时担任集团公共关系团队负责人。此前在某节目中,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不客气指出马云的最新观点“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新资源、新技术”,“除了新技术以外,其他都是胡说八道!”对此,马云在后来的讲话中,回应了该“误解”,他表示,这里很多人并不一定看好,但是还是要强调这一点,“五新”必定是未来,纯电商会越来越艰难,纯线下零售会越来越艰难,零售线上线下互补,必须结合起来。但这种结合并不是公司内部去简单的并购合并报表,而是真正思考通过技术、通过创新来改变自己。1月10日,阿里巴巴宣布计划以每股10港币对银泰商业进行私有化收购,这意味着阿里巴巴正在努力扩大业务范围,增强对线下零售业态的渗透,展开新零售的完整布局。外媒表示,银泰的私有化可能可以帮助阿里巴巴“探索如何实现4.5万亿美元零售行业的现代化,该行业尚未很好地适应快速增长的在线购物人群”,并且通过减少中间商,阿里巴巴能够削减成本,提高效率,还可以通过定价扩大利润。附张勇全员公开信拥抱变化,向梦飞翔——阿里集团组织再升级各位阿里人,新的一年开始了。大约一年前的这个时候,我们全面启动了“大中台、小前台”的组织机制的升级。这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经过一年的努力,现在已经开始出现雏形。与此相应的,组织升级所带来的效果也开始体现在我们的业务结果中:过去的2016年,我们各项业务快速突进,整个阿里生态愈加繁荣。我们要感谢消费者、客户和合作伙伴对我们毫不保留的信任和支持,感谢投资者和市场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我也尤其要感谢全集团的每一位同学对这一届集团管理团队,包括对我的信任和支持。正是这份信任和支持,让我们一路走来,从容不迫,扎实前行。2017年是阿里巴巴集团“五新”战略开始的一年。激动人心的战略,必须有强大的阿里巴巴文化,不断升级的高效组织和强大的执行力,才能一步步变成现实。在高速发展的当下,不断升级自我,时刻具备拥抱变化的热情和能力,必须成为核心竞争力!为此,经集团研究决定,对集团组织做以下调整和升级:1、任命童文红为阿里巴巴集团首席人力官(CPO),向我汇报。经菜鸟网络董事会决定,童文红将接替我出任菜鸟网络董事长,不再担任菜鸟网络CEO职位,万霖出任菜鸟网络总裁,具体负责菜鸟各项业务。2、任命蒋芳(蒋方)担任我的国际业务特别助理,协助我统筹规划管理集团内各项国际业务,向我汇报。同时,蒋芳还将兼任集团副CPO,向童文红汇报。蒋芳将协助我和童文红,把我们遍及全球的员工和业务,变成全球化的文化传递和全球化的服务客户的能力。全球战略一盘棋,全球同事一个家。3、吴敏芝和戴珊(苏荃)进行工作轮岗:吴敏芝出任阿里巴巴集团首席客户官(CCO),戴珊出任B2B事业群业务总裁。两位久经沙场的领导者将各自承担全新的角色,我相信新的角色也必将给各自业务带去全新的思维和视角。4、云OS事业部进入阿里云事业群,由阿里云总裁胡晓明(孙权)整体负责,云OS事业部负责人张春晖向胡晓明汇报。张建锋(行癫)在继续担任阿里巴巴集团CTO(首席技术官)向我汇报的同时,兼任阿里云事业群首席技术官(CTO)。阿里云各技术团队向张建锋汇报,张建锋在阿里云CTO的职责上向总裁胡晓明汇报。我们要建设面向IOT时代云端一体化的整体策略,不断升级大数据时代的核心产品和技术能力。只有具备向数据要红利的能力,才能实现向数据要未来的可能。5、王帅作为阿里巴巴集团公关市场委员会主席,同时担任集团公共关系团队负责人,向我汇报。6、其他集团管理团队成员的工作不变。以上任命即日生效。逍遥子阿里巴巴集团CEO2017年1月13日来源:行行出状元

相关文章

万师傅

服务范围覆盖全国 服务去除中间化 服务费可大幅降低

相关问答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