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定制企业的文章
京东为企业市场垃圾分类提供定制化服务

京东为企业市场垃圾分类提供定制化服务

【亿邦动力讯】7月4日消息,亿邦动力了解到,京东企业业务针对企业需求推出了垃圾分类专属场景采购,根据各省市不同的环卫标准及垃圾分类标准进行提前布局。东企业业务通过数据观察发现,“垃圾处理设施”成为了6月企业市场第一“热词”。数据显示,京东工业品的垃圾处理类目在6月GMV环比增长222%,其中垃圾桶环比增长83%,值得关注的是,因为企业员工人数多,垃圾处理难度大,作为企业物业或行政部门需要投入大量的管理成本来指导进行垃圾分类,垃圾钳、垃圾袋这类用于垃圾分类的管理工具,在企业市场增长极快,环比分别达333.5%及817.8%。而针对企业的“垃圾分类”需求,京东企业业务不仅推出了垃圾分类专属场景采购,还可提供定制化的清洁设备,如在垃圾回收设备上印制行业常见垃圾分类标识、说明等内容。为了帮助上海本地企业更好的进行垃圾分类,京东企业业务还针对华东区域企业用户在其专属采购平台上推出垃圾处理类目专属营销活动。目前,上海建工、华润置地上海物业公司等多家企业已与京东企业业务达成合作,帮助用户快速解决垃圾分类难题。在与华润置地上海物业公司的合作中,京东企业业务为华润置地搭建专属采购商城,并推送了定制化的垃圾分类场景化采购。目前,华润置地在华东地区的66个楼盘项目已采用了京东企业业务垃圾分类方案。·据了解,今年北京、西安、广州等40多个一二线城市也将陆续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京东零售集团企业业务工业品业务总经理丁德明表示,目前,京东工业品已经连同上游品牌商,针对各省市不同的环卫标准及垃圾分类标准进行提前布局,并根据企业需求,进行大型号、多包装的商品定制。在政策出台后将向企业用户提供相应商品组合,通过纵向深入产业源头为全国范围的企业客户提供服务。来源: 亿邦动力网
李彦宏:企业家要冲得快又稳得住 代表国家赢得尊敬

李彦宏:企业家要冲得快又稳得住 代表国家赢得尊敬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要进一步弘扬企业家创新发展的精神,激发企业家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支持企业家追求卓越。“《意见》的出台,吹响了鼓舞企业家迎接全球创新‘中国时刻’的号角,让我备感振奋。”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表示,《意见》是改革开放近40年来良好政企互动的升华,不仅是对企业家群体的激励,也是对中国人民勤劳、智慧、追求创业创富梦想的巨大鼓舞。在李彦宏看来,“真正的企业家精神在于创造”,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家精神正被赋予新的使命。新环境、新趋势,要求企业家进一步成为创新的先行者和引领者,成为创新氛围的营造者。今年两会期间,“人工智能”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结合此次《意见》出台,李彦宏认为,科技创新正加速迎来“中国时刻”。在人工智能的科技浪潮中,中国与其他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我们的企业家必须全力以赴,联手科学家、工程师一道,让这一次的全球科技创新,尽快迈入“中国时刻”。作为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李彦宏曾多次倡导企业家重视创新,敢于担当。他表示,企业家既要“冲得快”勇做时代弄潮儿,还要“稳得住”不忘强化责任担当。对内,要时刻关注企业对于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助推作用;对外,作为中国企业的一分子,更要依靠自身实力、竞争力、核心技术的领跑能力,代表国家在全球舞台上赢得世界尊敬。来源:行行出状元
库克谈乔布斯,和他共事是我一生的荣幸

库克谈乔布斯,和他共事是我一生的荣幸

1998年,加盟苹果的库克年仅38岁,在IBM等多家公司有着光鲜的履历。且苹果远不是如今这般光景,那时离开苹果公司十余年的乔布斯刚回到苹果不久,苹果还处于低谷。近日,苹果CEO蒂姆·库克在与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的学子们交流时表示,加盟苹果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之一,也有可能是最重要的,没有之一。库克表示,当时他问过很多人,他们列出了加盟苹果有利和不利的方面,所有结果都告诉他应该呆在当时的公司,不应该加盟苹果。但库克没有听从别人的建议,他的直觉告诉他应该做出不同的决定,最终他也顺从了他的直觉,选择加盟苹果。在与牛津学子交谈中,库克回忆起故人乔布斯。“和史蒂夫共事是我一生的荣幸。史蒂夫告诉我,快乐是在旅途中,而不是在最后。”库克在回答有关苹果创始人的问题时说,“史蒂夫教会了我专注的重要性,你必须在你所选择的伟大的东西上保持无情。”苹果的这一现状,坚定地植根于乔布斯的基本原则——不为任何一件事情营造最畅销的概念——尽管它可能会在推进过程中自然发生。“他教导我,苹果需要拥有主要的产品技术。他教导我,对于苹果来说,成为佼佼者要比随大流更重要。”“他教导我,最棒的团队更像是一个乐队,而不是一盒巧克力。”在交流中,库克最有意思的一段话来自于回答他是否有崇敬的仍然活着的英雄人物。“我还没有找到活着的英雄。我想,找个已不在人世的英雄更好。(众人笑)原因是,我是认真的,原因是死人永远不会让你失望。”“对于活着的英雄,你会无限敬仰他们,直到有一天,你发现这一切都是虚幻的。你在心里将他们无限地美化,无限地拔高,结果将他们变成了另外的人。我遇到过一个人,我对他充满了很高的期望,而且他的所作所为也超出了我的期望。这样的人,我愿意称之为活着的英雄。这个人就是教皇。当你遇到他的时候,你会有一种无法形容的感受。这无关你的宗教信仰。我也不是在宣传宗教。但是,当你遇到一个这样纯粹的人,一个这样专注于改善人们生活的人,你就会觉得他完全符合英雄的标准。如果无缘遇到这样的人,我想说的是:还是在死去的人中间去找英雄吧。”来源:行行出状元
胡润:一个热衷打造中国财富榜的英国人

胡润:一个热衷打造中国财富榜的英国人

胡润,光看这个普通到近乎俗气的中文名字,会误以为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其实,胡润,本名Rupert Hoogewerf,是一位精通中文又热衷于用中国财富榜单来给英国人讲故事的英国人。脱胎于《福布斯》的《胡润百富榜》,是他给中国经济腾飞时代下的一剂猛药,既满足了集体偷窥欲,又引发了足够劲爆的话题。当然,口诛笔伐的声音也不少。前几日,2017胡润百富榜一推出,闹出了不小动静,阿里人手撕胡润百富更是闹得沸沸扬扬。先是彭蕾在微博中质疑这是“抽风榜”,蚂蚁金服副总裁陈亮随后补刀,以《我是陈亮,我真的没有34个亿》一文讨伐榜单,甚至直言“直播铁锅炖自己。”实际上,对于榜单公信力的质疑声从来就没有中断过。有意思的是,对此胡润不太在乎,而且还有几分得意之色。有一次接受采访,他大方承认,“福布斯排行榜是我的一个工具。如果是一个中国人,或者中国机构来做这个排行榜,都会被骂死,但是,我恰巧是一个英国人,还有一个美国杂志,我们来做,就顺利一点。”无疑,打从一开始,对于在中国制作排行榜这件事,胡润心里是有底的。1970年出生的胡润,在18岁那一年,得到赴日本留学机会的他,第一次踏上亚洲的土地。意外的是,在日本,他爱上了中国汉字,并开始对中国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回到英国就读杜伦大学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文系,为此,在1990年大学期间,他还到中国人民大学深造了一年。只不过,由于家学渊源,1993年毕业后,他进入全球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安工作,从事与父亲一样的会计行业,并成为英国注册会计师。可是,他对于中国的一切仍旧心心念念。凭借中文优势,1997年,胡润从伦敦杀回上海。这次回到中国,他明显感受到中国经济的腾飞,那些在中国土地上发生的财富神话故事更是刺激着他的每一根神经。在上海滩混了好些日子,仍旧没有搞出个名堂,苦恼至极,他拨了一个越洋电话向家乡的老爸诉苦。老头子劈头盖脸一顿骂,“你有没有搞明白,在中国,在上海你是谁?”胡润一下子茅塞顿开,他回忆说,“从那时开始,我知道只有出名,让自己成为一个“谁”,才会有机会。”精明的胡润很快想到,接近富人最快捷方法就是如法炮制一份《福布斯》曾经中断的中国富豪榜。1999年,胡润利用业余时间和假期,查阅了100多份报纸杂志及上市公司的公告报表,捣腾了几个月后,终于排出和国际接轨的财富排行榜。尽管略显粗糙,但还算有模有样。为了一炮打响,胡润明白,必须借助有影响力的媒体去传播,不仅要让更多的人知道榜单里的人,而且他这个制作榜单的人也不能落下。于是,9月1日,他回到英国,采取一种大范围撒网捕鱼的方法,给英国《金融时报》、《经济学人》、《商业周刊》、《福布斯》等专业财经媒体都发了一份传真,还附上一段颇有吸引力的话“我是一名安达信公司的会计师,在工作之余做了这份‘中国大陆50强’。当时正逢新中国成立50周年。最终,只有《福布斯》肯与胡润共进这第一遭“螃蟹餐”。榜单一出,随即引起很大反响,可以说是一炮而红。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里那个著名的开场白:“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代,这是怀疑的时代……”胡润遇上了一个好时代,对于这时的中国人来说,这份赤裸裸地将财富公开化的榜单无疑是一份劲爆的猛料,既新鲜又刺激,“富人们的钱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成为了当时最激烈的发问。在名利场上兜了一圈的胡润,首次尝试到“红”的滋味,于是,2001年,他辞去了安达信的工作,一心一意干他的榜单事业。得到《福布斯》的默许,他在名片上改印上“《福布斯》杂志中国首席调研员”,频频亮相于媒体,出席各种社会活动。谁也无法预料,胡润与《福布斯》之间的关系也随着胡润知名度的提升,发生峰回路转的变化。此次关系触礁,源于2002年年底,胡润动起了以“福布斯”中文名编书的念头,而《福布斯》方面狠狠地拒绝了。但是,胆大又鲁莽的胡润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把书名定为《胡润制造》,原本是没什么不妥的,但坏就坏在书商以《福布斯2002中国百富》冠名。不久,胡润就收到《福布斯》方面发来的法律函件,不但要求胡润停止使用“福布斯”的名称,还命令他把已出版的“盗版书”销毁。就此,胡润与《福布斯》彻底决裂。不过,胡润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因为他留了一手。早在决裂前,胡润就在香港注册了自己的公司“亚润智源”,准备单干。他自信满满地扬言,“我开始准备自己做,寻找适合的合作伙伴。我没什么好担心的,因为百富榜一直就是我自己一手创造出来的。”打开知名度的胡润离巢后,推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胡润百富榜”。随后,各种花样的榜单也横空出世,比如,《强势榜》、《女富豪榜》、《IT富豪榜》、《房地产富豪榜》、《零售富豪榜》、《能源富豪榜》、《金融富豪榜》等百富榜系列。在他高歌猛进的背后,有一系列风暴在等着他。2003年,发现自己的名字突然出现在胡润一手炮制的“2003IT富豪50强”时,李彦宏气愤地表示,“胡润从来没有与我联系过,我认为这种排行榜没有什么意义。”此外,被胡润评选为全国首富的丁磊对于自己代表IT界冲顶时也轻描淡写地说,“无聊!”不过,霸气的胡润还是我行我素,继续折腾他的榜单。对于这些质疑声,他还霸气地回应,“从某种角度来说,榜单是一项艺术而非绝对的科学。”至于他是如何制作榜单的,他曾这样解释:“针对境外上市公司,我们用当前市值乘以他们个人所占股份比例,再加上税后股利得出结果;针对境内上市公司的可流通部分,计算方法类似,未流通部分则参考净资产计算;针对未上市公司,我们根据国际惯例,与同行业的上市公司进行比较。如果市场上无可供比较的公开数据,我们就参照净资产评估。榜上所列的公司是上榜人最为人所知的公司,不一定是其财产的主要来源。”最要命的是,有媒体统计,从1999年到2008年,“胡润百富榜”所列富豪中共有近50人因经济问题而被查处,也因此被人戏称“杀猪榜”。直到今天,质疑声也没有停止,而关于榜单的来源,胡润由始至终都咬定,“我想给英国人讲中国的故事,但我发现这很难,英国人不太懂原原本本的中国。因此,我就排了个名单,想给英国人讲这50个中国人的故事,告诉他们中国的发展,这些人的故事更容易传播,于是就有了榜单,就这么简单,没有考虑别的。”如今,富豪换了一波又一波,原本的“富豪”一词也被胡润升级为“超级财富创造者”,在今年接受采访时,他预言,2017年最大的财富希望是新金融,新金融会产生最多的“超级财富创造者”。来源:行行出状元
第二届中国新商业领导力峰会将在沪举办

第二届中国新商业领导力峰会将在沪举办

2019年7月6日,由希鸥网&CEO网主办的“创新2019”第二届中国新商业领导力峰会暨年度财经创新盛典在上海扬子江万丽大酒店举办。大会以“创新”为主题,旨在搭建交流平台,论道新商业、对话新经济、思辨财富机遇。从1949到2019,新中国经过70年探索成为世界强国,其中改革开放的40年引世人瞩目,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潜力持续释放,定力保持不变,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攻坚克难、稳健前行,具有新商业创新力的创业企业发挥了重大作用。 但2019年,中美贸易战加剧,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经济转型刻不容缓。资本市场也处于震荡期,创投市场不明朗,多个行业存在产能过剩问题。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希鸥网举办2019中国新商业领导力峰会,聚集各行业创业新星、新锐投资人、权威媒体等,催生新商业大变局下的创业思维,聚焦新时代新金融的发展趋势,探讨中小投资者的希望和未来。希鸥网品牌峰会再次“落沪”笔者了解到,作为本次会议的主办方,希鸥网在全国有24个城市分会近15000名创业优质会员,和200多家投资机构拥有紧密的合作关系,与重庆市渝北区政府、辽宁盘锦市大洼区、日照市、江西省科学院、文化部国家高新动漫产业中心等多家政府单位签署了战略合作。截至目前,希鸥网已在全国举办了十余场千人创业峰会,其会议品牌包括中国CEO新年峰会、中国创新创业领袖峰会、中国新商业领导力峰会、中国企业品牌经济峰会等。2017年4月22日,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领袖峰会在上海举行。辗转北京、杭州、天津、重庆、南京等中心城市后,希鸥网品牌峰会再次“落沪”。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也是国际著名的港口城市,肩负着面向世界、服务全国、联动“长三角”的重任,预计2020年实现金融、经济、贸易和航运四大国际中心的目标,在全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作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行业峰会,希鸥网品牌峰会得到创业者和投资人的广泛关注,曾抛出吸引千万流量的话题。今年7月,峰会与经济中心上海的碰撞,或将摩擦出更加新奇有趣的创投观点。揭晓年度新商业/新财经榜单 树立创新者典范据悉,峰会将邀请商业模式创新企业代表和投资机构代表论道,苏河汇创始人罗钥、卡拉电影创始人王志伟、谱润投资董事长周林林、梅歌传媒副总裁王岚、希鸥网创始人李志磊、图谱天下COO刘漫雪、Taste Chain品链亚太区COO Mac崔、量子对冲基金CEO JAN JANSSEN(贾恩?杨森)等50位嘉宾参加活动并将发表主题演讲或参加圆桌论坛。值建国70周年来临之际,活动还将在年度财经创新盛典环节揭晓2019年度新商业/新财经榜单,这是由全国50家商业财经自媒体联袂发布的具有一定行业影响力的年度奖项,旨在树立创新者典范、鼓励杰出者作出更大突破、取得更大成绩。奖项评选分为项目自荐/机构推荐、项目初审、专业评委复审、奖项公布、媒体宣传等环节。奖项类别包括年度新商业领导力人物、年度新商业领导力企业、年度新商业创新典范企业、年度新商业最具投资力项目、年度新商业创新力媒体、年度财经创新人物、年度最具成长力投资机构、年度财经创新力媒体等。千余创业者相约上海 对话商业未来据悉,此次峰会实到现场的参会人数将超千人,另外通过照片直播、视频直播等互联网直播平台,将有数万人直接参与本次活动。此外,活动还得到了投资家、亿欧网、世链财经、中新经纬、创客猫、新财经媒体、奔跑财经、链团财经、链世纪财经、链财经、鼎勝传媒、链链财经、中信网、财经365、新媒体协会、融资中国、CIO时代、亿邦动力、第一路演、云掌财经、麻辣娱投、电鳗快报、猎云网、善缘街0号、创投时报、南方企业新闻网、中国企业报道、北方企业新闻网、财视传媒、确定财经、tom、链合财经、中本财经、资本邦、鑫润财经、互动百科、睿智、链证经济、时代网、计世资讯、投中网、托比网、市商网、汇通财经、TechWeb、硅谷网、商务财经网、爱尖刀、野马财经、美通社、投资圈、犀牛之星、科技金融在线、小饭桌、新经济100人、维科网、电商报、镁客网、私募通、链通财经、搜狐科技、网易地产、中国网、凤凰网、蓝鲸财经、极客网、黑马财经、链一财经、英为财情、皮卡财经、币莱财经、FX168财经、陆基研习社、口袋财经、凤梨财经、陨石财经、爱德媒、区块链头条、币众财经、贝博财经、米又财经、U讯、社链财经、有资本、铕银财经、布道财经、ZG.news、CoinON、嘻哈财经、第一站财经、TasteChain品链、币服、艺创时代、金钱报、金氪、DOIT等媒体的大力支持。希鸥网创始人李志磊表示,近年来,中国科技公司和资本投资的相关业务在海外遍地开花,国内的自主创新也飞速发展。期望此次峰会助力创新技术和商业模式在国内推广,让中国企业对金融科技、医疗科技、教育科技以及人工智能初创企业的投资引起更多关注。活动主办方希鸥网&CEO网定位为创业CEO社群媒体,成立于2015年初,成立四年有余,专注CEO的圈子与生意,深度服务3万多名创业者。海内存知己,创业不孤单,相约掘金之地,对话商业未来。关注“希鸥网”微信公号报名参加本次活动。来源: 亿邦动力网
拼多多的中国制造

拼多多的中国制造

在日用玻璃大县安徽凤阳,亚洲最大的日用玻璃器皿生产工厂——德力日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最近辟出了两条特殊的生产线。德力是国内首家日用玻璃上市企业,拥有超过50条生产线,如果全部开动,一天可生产十几万只酒杯。它的产品出口全球70多个国家,为宜家、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龙等国际渠道商提供专供产品。特殊的生产线人人都用玻璃杯,德力的品牌却寂寂无名。“在国内市场,部分国际品牌的日用玻璃遭遇疯抢,实际上这些产品都是德力设计生产的,有的过一遍保税区,就成了进口产品。”德力高级副总裁程英岭说。有顶尖产品、却无品牌认知,德力并非孤例。三禾、丝飘等一批企业,拥有世界级的设计、工艺和制造能力,却因行业和发展历程,始终难以建立高辨识度的品牌。一旦外贸订单出现波动或国内竞争加剧,企业便增长艰难。德力团队很清楚症结所在:国内日用品玻璃行业中,超过50%的流通掌握在线下经销商手中,冗长的经销链路降低了产品的终端价格优势,也让工厂对市场变化的认知相对滞后。为了开拓新的消费场景,2019年1月,德力入驻拼多多,将专供线下高端酒店的品牌“柯瑞”进行升级,推出了专供拼多多的旗舰店。德力电商业务负责人透露,德力先生产500~1000套产品在拼多多上销售,做初步试错;同时根据从拼多多收到的评价,结合“新品牌实验室”关于消费者需求的信息和数据调整产品。比如,根据反馈把杯子做得更厚、分量更重、杯杆更粗以便放进洗碗机里。同等品质的商品,沃尔玛贴牌价是1美元,拼多多则是2.8元包邮。为了和拼多多的工作时段同步,德力电商团队也从上午9点上班,调成了上午11点到晚上11点的“拼多多节奏”。在没有前期推广的情况下,德力酒杯首月的销量接近15万只;拼多多“年货节”期间,德力红酒杯的单品日销量超过2万件,整体销量环比增幅超过50%。“拼多多平台的销量增速非常快,用户展现了惊人的消费爆发力。我们在短时间于下沉市场收获了一批新客群,形成了很高的品牌复购率。加入新品牌计划后,我们将其列为企业战略层面的事项”,程英岭表示。零和游戏还是纵深增长?德力高级副总裁程英岭坦言,一开始选择和拼多多合作时,就在担心“这是一个零和游戏,还是纵深的增长游戏?”根据拼多多的规划,于2018年12月发起的新品牌计划将扶持1000家各行业工厂,为企业提供研发建议、大数据支持和流量倾斜,帮助中小企业以最低成本对接4.4亿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培育新品牌。拼多多数据研究院副院长陈秋解释称,“基于分布式AI技术,拼多多平台每天产生并汇聚海量需求,我们有超过200人 的数据工程师团队,在充分保护用户隐私的基础上‘读懂’消费者,再经过‘新品牌实验室’的产业专家进行转化,最后输出给上游生产。”对工厂来说,订单是决定制造企业、品牌商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陈宪认为,“制造企业的理想状态,是订单持续、稳定、长期、可控,而非陷入波峰波谷似的波动,产生包括库存和去产能的问题。传统的品牌体系中,高附加值、高利润可以更好地帮助企业实现渠道扩充,并且持续研发新的产品,以尽可能消除市场变化所带来的冲击、持续把握新的机会。”程英岭感触颇深。“德力以前是做什么卖什么,因为我们太传统了,有庞大经销商网络,省级代理商、地市地代理商层层分销,财报里的库存和周转率特别恐怖。现在是以消费者的需求定位好产品,再用专门生产线生产,我们希望把所有的中间环节缩减掉。”对制造商而言,电商平台能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厂品牌认知、提供稳定且可控的订单量上提供何种程度的帮助,决定了制造商的资源向何处倾斜。德力电商业务相关负责人告诉PingWest品玩,加入新品牌计划半年,单月内拼多多渠道的销售额已经占到了整个电商销售三分之一。“这是我们在电商里花精力最多的一块,也是我个人目前投入精力最多的。”培育品牌如果说德力是一次在低品牌认知行业内的创新实验,诞生于苏北的丝飘则是新品牌计划从无到有培育品牌的典型。如今的丝飘是纸品行业新晋准一线品牌。2年多前,它还是一家挣扎在生存线上的代工厂。这家创立于2007年的企业尝试做自主品牌后,很快陷入瓶颈,线上和线下渠道同样高昂的营销成本,让企业陷入生死存亡。转折发生在2016年。丝飘注册成立拼多多旗舰店,最初的一个月,店铺每天只有一两百单的销量,但团队注意到,一批新锐品牌正在拼多多上快速生长。为了抓住红利,丝飘团队买来市面上所有的竞品挨个比对,最终决定开发一款最具性价比竞争力的产品。丝飘纸业董事长钮广兰表示:“拼多多团队来考察我们的生产线,并在随后提供了很多数据支撑,包括产品规格、包装设计,以及定价区间。”丝飘根据拼多多数据设计出了30包的大规格、小包装的产品,一个月之后,该单品的订单量便突破3万单。2016年9月推出第一款定制化产品后,丝飘开始进入品牌直线上升通道。2018年,品牌销售额突破2亿元,全年销售额较入驻拼多多之前增长超10倍。正式加入“新品牌计划”之后,丝飘预计2019年销售规模将达3.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75%。随着丝飘快速生长,越南甚至出现了一批假冒山寨的窝点。目前越南市场出货量增速超过300%。在钮广兰看来,相较两年前,丝飘蜕变成了一家完全不同的企业。“我们已经开发了数十款定制化的产品。拼多多源源不断地提供需求数据,以指导生产。这期间,我们几乎没有担心过销量的问题,任何一款产品的需求都非常稳定。”“现在,丝飘已经成了一家标准的C2M模式的企业,客户有多少种需求,我们就能生产多少种产品,基本实现了以需定产。更重要的是,产品越来越好,成本却在持续降低。丝飘每天的出货量至少几万件,我们的生产线几乎随时保持满载运转,综合成本全面摊薄。另一方面,随着规模持续扩大,我们在上游原材料上实现了更强的议价权。”过去3年间,在日化、个护等高频消费类目,拼多多培育了超过10个准一线品牌,仅纸业就包括可心柔、植护、丝飘等,这些“拼品牌”在全网年销售的纸巾超过5亿包。此前,高频消费品牌曾被认为跨国公司和集团化企业的专属,只有这些企业才有资本和能力将品牌形象和销售渠道铺遍每一个角落,以形成规模优势。而基于新电商模式架构的供需模型,拼多多为代工厂跳过品牌方和冗长流通渠道,建立新品牌提供了条件。陈宪认为:“新品牌计划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德力和丝飘的主要增长性难题。一是通过需求前置化,让消费者的意志来决定新品研发和投产的方向,极大降低了研发投入的不确定性。二是在此基础上,用稳定的需求推动了企业的高成长性。这样的发展体系中,成员企业虽然不追求品牌溢价,但依旧取得了稳定甚至超预期的扩张。”“中国的制造企业正面临新一轮的集体品牌化转型,但在现有的市场机制下,这个转型过程会相当漫长和困难”,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春宇表示,中国的制造能力和需求供给之间的错位长期存在,“新品牌计划”的出现,为制造企业集体‘破壁’提供了可能。拼多多副总裁井然透露,拼多多已累积收到超过6000家制造企业加入新品牌计划的申请,近500家企业和品牌方参与了试点工程,正式成员达62家。2019年1月至今,拼多多共计推出1200余款定制化产品,累积订单量超过5700万件。仅618期间,平台定制化产品订单量便超过900万单。拼多多平台有望在3年内实现十亿级别的定制化产品年订单量。来源: 微信公众号:PingWest品玩
眼科医院携手视光企业 将落实康复训练服务

眼科医院携手视光企业 将落实康复训练服务

【亿邦动力讯】7月1日消息,儿童眼科集团光彩明天昨日与星创视界(宝岛眼镜母集团)在京召开发布会,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依托光彩明天的诊疗技术和国际专利设备,将在宝岛眼镜店布局视力防控科普、公益筛查、康复训练服务,希望将眼镜店业务扩展至儿童青少年斜弱视及近视防控等视力问题的矫治。由传统验光配镜向综合眼健康服务升级,与视光中心、眼科医院业务接轨,是国内眼镜店发展的重要趋势。未来,消费者或将在眼镜店就能解决众多基础的眼健康问题。落地眼镜店视力防控科普、筛查、康复训练服务亿邦动力了解到,在星创视界与光彩明天合作落地的第一家试点门店——星创眼科北京顺迈店,配置的视觉康复训练设备种类丰富,包含激光治疗仪、同视机、增视仪等,并配有多种眼视光保健产品。据介绍,这些设备和产品均由光彩明天儿童眼科医院提供,核心部分为院长李志升团队研究发明并获国家医疗器械准入,ISO13485质量认证,欧盟CE认证的专利产品。此外,光彩明天儿童眼科医院还将协助星创眼科进行专业医护人员培训。据悉,光彩明天儿童眼科医院建院17年以来已帮助12万儿童青少年脱离弱视,并免费治愈12000多名贫困弱视儿童青少年。升级动态不断,眼镜行业将迎来巨变?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眼镜行业也在悄然改变:一些传统眼镜店经营者开始了向视光产业的转型,甚至掀起了创建视光中心的热潮。据了解,2018年,星创视界率先引进AI视网膜筛查服务,利用Airdoc的AI识别算法为消费者提供眼底甚至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提示,改变眼镜店只能验光配镜的传统;随后,以自动多功能综合检眼仪、眼底照相机、数码裂隙灯作为“眼镜店新三件”,几乎包揽眼前节、晶状体、视网膜等眼健康问题的检查。王智民认为,升级为综合的视健康中心,是中国眼镜店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欧美国家眼镜店已有大量这样的参考。为此,除了引进综合的眼健康检查,星创视界还将改革的触角延伸到了视健康咨询、管理领域,于2018年携手春雨医生、三生制药、益丰大药房等企业打造视健康服务链,并研发和升级电子视健康管理档案。而在眼科医院的帮助下,眼镜店参与斜弱视治疗和训练,是行业转型的又一探索。未来的眼镜是否能成为一个微型医疗健康场所,分诊众多基础的眼健康问题,这是一个值得期待的问题。当被问到当今中国眼镜行业转型遇到的最大困境时,王智民指出,“大陆现在还没有视光师准入制度,不利于专业视光人才的培养和专业服务的落实,这是我觉得特别需要国家出台的政策。”来源: 亿邦动力网
曾鸣的战略观:一分天注定,两分靠想,七分靠打拼

曾鸣的战略观:一分天注定,两分靠想,七分靠打拼

如今随着科技对商业的影响越来越深,新兴行业的佼佼者们同样焦虑,他们正前所未有地渴求“预见正在发生的未来”。另一方面,随着公司体量变大、业务变复杂,急需一个角色,来确保将集团战略分解到各个事业部中去。这些正是“首席战略官”能够给企业带来的核心价值。曾鸣是最早加入阿里巴巴的三位首席战略官之一的教授,在未加入阿里之前,曾鸣是长江商学院的创始教授。而他一直关注着阿里,2001年给阿里员工做培训,2003年成为阿里的战略顾问,直至2006年正式加入阿里任集团参谋部资深副总裁。什么是战略?曾鸣曾表示,“战略说白了非常简单,就是决定一个企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一项业务可不可做,最重要的是对机会成本的判断。”下文为曾鸣在《砺石商业评论》中发表对战略的看法。曾鸣认为,vision需要证明而非挑战。“当你所看到的vision越高越远,它其实越难实施,这样就越需要大家不顾一切地往前冲去证明它是对的,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不断地对vision进行挑战,信心不断地丧失会导致这件事情很难做成。”而且vision是个迭代的过程,多犯小错就会少犯大错。对于战略,曾鸣认为,战略七分靠做,两分靠想,一分靠命。“在我们内部有个说法叫做“战略七分靠做,两分靠想,一分靠命”。“想”这部分的两分究竟重要不重要?我们可以说它比例没有那个七分的“做”高,但是没有这两分一切都是枉然,因此这是一个缺一不可的过程。”以下为原文:vision需要证明而非挑战马云曾在一次演讲中说道:“因为相信,所以看见”,这句话实际上就是在说一家企业的vision是拿来证明的,而不是拿来挑战的。如果某家企业天天挑战自己的vision,那可能就永远也实现不了。这个背后的逻辑其实就是人性的基本特点,当你所看到的vision越高越远,它其实越难实施,这样就越需要大家不顾一切地往前冲去证明它是对的,如果还在这种情况下不断对vision进行挑战,信心不断地丧失会导致这件事情很难做成了。有人曾问过我,战略是不是也可以做AB test?我非常坚决地回答,产品是一定要做AB test,但是战略却没有办法做AB test。原因在于战略是拿来相信的,只有相信你才能往前走。这里举一个例子,阿里的云计算其实是做了AB test,云计算当时有一个所谓的云梯项目,云梯项目其实就是一个AB test,简单来说就是用新的技术平行做出比较两边的性能哪一个更优,保证性能足够好再进行下一步,随后阿里云的同事以性能提升为目标进行不断优化,完成并通过测试后淘宝技术的员工却反馈这个所谓的“性能”跟他们所理解的不一样,距离理想化的目标还有差距。这个事件说明了,即使是做了AB test,也没办法证明战略的对错。因为所做的都是小范围的AB test,无法证明这个大系统多少年以后到底哪个更好。因此战略能走多远最后归根结底还是相信与不相信的问题,要通过取舍决定自己的路,vision本身的确是需要某种意义上一种相信的力量来支撑它走的更远。同时,vision优化也是件很难的事情,是需要通过每天去深度思考并不断执行的事情。在我看来有两类人最终会将vision变成现实,一类是拥有初心和强大使命感的人,比如马云,在阿里云的价值最受争议的时候,马云他虽然也说不清楚技术上的所有相关对比问题,但他最后的决策观点集中于阿里云以后对小企业有没有价值,如果有价值就值得去做。这类人其实是完全的使命驱动型,这样才不会在短期利益的权衡跟取舍上浪费时间。第二类人既可以认为他笨,也可以说是大智若愚,这类人有一种顿感力,他不太关心短期的事情,只关注自己长期的追求。但是他又不是那种聪明到可以一直随外部变化而改变方向,这样反而有可能实现目标。所以这是他们定力的来源,良好的心态与执着的性格,促使他可以一往直前。vision是个迭代的过程,多犯小错就会少犯大错如同巴菲特所说的“滚雪球”原理一样,vision本身也不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它也是我们自身一种能力,在你对未来反复的思考和预判中,可能会犯非常多的小错误,但是每次小错误都是一次迭代,如同机器学习一样,这样反而其实不容易犯大错误。关于vision究竟是怎么得出怎么制定,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取势、明道、优术”。这句话的含义就是,如果想要真正的做到“明道“,首先要学会顺势而为,一定是在最前沿的浪尖风口摸爬滚打才会有那种感觉,才有可能“明道”;而真正的“取势”是由于“明道”,这样你才能知道什么是大趋势,什么是个风口,什么只是昙花一现,这也是为什么跟风跟“取势”完全是两个概念,因为跟风并没有判断力,而“取势”甚至能够“造势”的基础是因为你真正明白未来的方向以及这个方向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举个例子,阿里软件应该算是我们当时比较大的一个错误,而且对公司其实有相当大的一个伤害。例如我们在2007年的时候,看到了SaaS软件发展的趋势,也看到了salesforce.com战略相对成功的案例,所以我们当时把当时技术部门最高级别的一个高管人才调出来做阿里软件的总裁,所以他很自然地就把技术中间最厉害的一帮人带走了。因为当时市场环境并不成熟,阿里软件经过了两年最后还是没做起来。再到后来,我在这个过程中又把阿里软件做了一个改变,把当时集团的搜索研究中心几个大的部门并在一起,实际上就成为了后来的阿里云。但实际上这个过程中间,如果没有阿里软件的积累,我们可能对于阿里云的理解不会那么快,也不会那么深。这实际上是在犯错的过程中积累了对未来更深刻的一个理解,然后做阿里云的时候就会更加的坚定。所以在我看来vision本身是个迭代的过程,多犯小错就会少犯大错。战略七分靠做,两分靠想,一分靠命战略是以vision(愿景)为基础而存在制定的。vision是一个企业对于未来的假设,战略是要达到未来目标的一整套系统化的思考,从而再分解为战术。我刚才讲到了vision背后的两个支撑,一个支撑使命,还有一个是某种意义上一种的坚持和韧劲,所以战略其实是这样一路一路顺延下来的。而战略究竟应该是做出来的还是应该规划出来的?战略当然是做出来的,但是很多人做之前缺乏考量。如果不思考肯定没有战略,但是不去做一切也只是空想,所以在我看来这是一个艺术的问题。战略肯定是做跟想,但是究竟是怎样的想法,做的过程中怎么总结,如何提炼出些规律,规划的过程应该怎么落地实施,这一切都需要经验积累。在我们内部有个说法叫做“战略七分靠做,两分靠想,一分靠命”。但是“想”这部分的两分究竟重要不重要?我们可以说它比例没有那个七分的“做”高,但是没有这两分一切都是枉然,因此这是一个缺一不可的过程。对于小企业来说,第一类是偏机会导向的企业,这样的企业前期发展一般都没有太大的挑战,只要根据具体的切入点滚动发展即可,但是机会导向型的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很多企业却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战略思考,因为它习惯了跟着机会跑,它属于跟风型的企业。而这个时候能不能形成对未来的判断,决定了企业在第二轮竞争中能不能上一个台阶。第二轮的竞赛属于高手过招,就好比马拉松比赛,小比赛中你只需要稍微努力跑一跑就能排在前列,但如果要参加全国马拉松竞赛,必须开进行有目标的训练、开拓有效率的训练方法以及扩大资源投入,这样才有可能领先他人。第二类企业其实是偏vision导向的企业,因为任何大企业都是从小企业开始做起的。企业制定的宏观的战略跟现实之间究竟能不能找到结合点和突破口,如何利用这个突破口将企业运转起来,因此vision导向的企业前面三年非常艰难。这两类企业中,一类需要考量想出来的战略能不能落地,另一类是能否做到在战略实施的过程中进行思考。但是,最终从一个赚钱的企业蜕变为一家优秀的企业都离不开战略这一个核心。S2b2c是对b2c的一个超越可以肯定的是,S2b2c对b2c的一个超越。S2b2c是一种全新的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它的概念其实背后的核心是未来整个社会由于互联网作为一个基础设施的广泛应用,社会可以用更低的成本去大规模的协作。所以这个S其实是从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演变成一个价值链协同的平台,而这个S在演化的过程中离不开小b,所以它是一个新型的供应链的网络的结构,不再是一个传统的价值链的结构和供应链的管理。S2b2c特意指出来是小b,实际上就是一个平台赋能海量的小b,然后来服务更多的消费者。这样的模式下,小b本身说明它们是不可替代的,如果小b是可以替代的,它就退化成传统的b2c的模式。但是这个平台本身又不是C2B的模式,因为在C2B的模式中,这个C对这个大B是有一个完整的品牌认知,它认的就是B的品牌。在S2b2c这个模式当中,其实c感受到的服务是S跟小b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存在互动的。也就是说S要提供很多的价值,但是小b也要提供很多的服务价值,所以这是一个新的模式。但是今年体现的只是s2b2c这个模式演化的过程,我们目前还没有看到足够成熟的物种可以做更详细的解剖。提起新零售,盒马鲜生算是一个典型代表,但我不完全觉得盒马鲜生是新零售的未来。这句话不是说盒马鲜生不成功,其实它非常成功,但是这成功实际上是因为技术的进步和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它们使得一个线下的场景可以变成一个线上的场景,并且可以覆盖到周边所谓的三公里的生活半径,所以它实际上是抓住了一个原来不存在的细分市场,它是一个全新的东西,因为原本不太存在三公里半径生鲜的大卖场,而且还能够利用反复的配送跟复购把成本平摊,这才使得它成为了一种成立的商业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说,盒马鲜生其实是一个很漂亮的创新案例,但是跟大部分人所想的那个“新零售”不太一样。大部分人现在讨论的新零售是所谓的传统零售升级,或者是说线下跟线上的结合,即O2O的2.0版本。O2O 1.0版本基本上没有成功的案例,所以如果在这个意义上讲的新零售,我到目前为止没有看到特别值得讲的案例。可是如果用十年这个周期来看新零售,现在仅仅是它发展的第二年,因此我们理解的未来的“线上”一定不是今天这个“线上”,未来的那个“线下”也一定不是今天这个“线下”,所以它其实是一种新的立体体验。现在极少有产品经理能够把线上线下体验放在一起来考虑,给用户提供一个完整的体验闭环,这是以前其实没有经历过的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去积累。来源:行行出状元
马化腾的焦虑与腾讯的安逸

马化腾的焦虑与腾讯的安逸

在12月15日举办的腾讯员工大会上,马化腾说,在管理方面,腾讯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内部的组织架构,现在的腾讯需要更多To B的能力,要在组织架构上进行从内到外系统性的梳理。据一位当时在现场的腾讯员工说,马化腾吐槽了腾讯在与企业级客户合作时流程繁琐,动作较慢,比如很多To B客户与腾讯合作,腾讯内部要四五十天才能走完合同流程。实际上,这主要体现在腾讯云与阿里云的竞争上,目前阿里云仍然是国内当之无愧的云计算第一把交椅,而腾讯云的市场份额只有阿里云几分之一。因为云业务需要强大的销售能力,这是阿里的天然优势,但却是腾讯的天然软肋。之前在腾讯有品牌广告和效果广告之争,前者主要依靠销售人员,后者则依靠数据和结果,但是到了2016年,两者胜负已分,效果广告增速明显强于品牌广告,效果广告同比增长70%左右,品牌广告增长只有不到30%。这也足以说明,销售是腾讯天然的不足。其实,除了在社交领域的微信和QQ目前还立于不败之地以外,腾讯在游戏领域面临来自网易的竞争,在金融领域面临来自蚂蚁金服的竞争,在云计算面临来自阿里云的竞争,在资讯分发领域面临来自头条和百度的竞争,可以说处于腹背受敌的状态。我最近和不少腾讯的朋友进行了交流,并试着梳理腾讯接下来几年面临的最大危机。首先,当然是腾讯云在与阿里云的竞争中完全落于下风。除此之外,我认为腾讯还在以下三方面面临着不小的危机:1、游戏市场的天花板众所周知,中国市值最大的两家公司是腾讯和阿里,目前仍然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每年的营收增长高的吓人,差不多都在50%左右。目前阿里八成以上营收都依靠电商,而腾讯近五成营收依靠游戏。但是实际上,外界公认的一点是,中国游戏虽然在全世界都处于领先地位,但就整体市场规模而言,将远小于电商市场规模。这也就是说,如果腾讯和阿里,各自都在游戏和电商领域处于垄断地位的话,腾讯将更容易触碰到天花板,这将是接下来三五年腾讯必须要面对的现实。而另一方面,游戏与社交不同的是,如果你身边人聊天都用微信,你就必须得用微信,但游戏则有更多自主选择。几年之后,腾讯还能否保持垄断地位还很难说。如果说腾讯帝国盛世之下仍面临无数个致命危机的话,那么,中国游戏市场的天花板绝对是最大的那个。出海去做游戏?目前来看,几乎不太现实。别说腾讯,中国目前还没有一家大的互联网公司在出海这条路上真正获得成功过。2、阳春白雪的内容打法今日头条这几年的快速崛起有目共睹,如今它已经成为腾讯内容分发业务必须要越过的一座大山。前段时间,和腾讯某地方站朋友聊天时,他说道,腾讯在全国的很多地方站也被今日头条打得落花流水,简直毫无还手之力。2015年夏天,腾讯OMG推出了天天快报来反制今日头条,但是两年过去了这款产品不但没有真正威胁到头条,连腾讯OMG的老大刘胜义都被换掉了。反倒是马化腾本人,和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走得很近。来自投资圈的消息称,今年初,今日头条遇到了一些危机,马化腾亲自出面帮忙解决,但是不想伤害OMG兄弟们的感情,并没有对外声张。这也是为什么在乌镇,我们能看到张一鸣坐在“反阿里联盟”的东兴局上。我曾经与腾讯做产品的朋友交流,问为什么腾讯做不出今日头条和快手,对方说这件事几乎是注定的,而且从今往后腾讯也永远不能做出类似头条和快手这种类型的产品。因为当腾讯到了一定体量之后,团队思维已经很难有创业公司那种为了活下去不顾一切的冲动,现在做产品就要讲求逼格,要“阳春白雪”,而不能“下里巴人”做得太low,但这种做法无疑是脱离群众的。这位产品经理告诉我,你可以将微信看作是阳春白雪的东西,这是腾讯阳春白雪最大的胜利,但是到了新闻资讯领域,你要做成头条那样,每天不知道人会指着你鼻子骂,腾讯是一家上市公司,舆论的指责可能直接反应在股价上。头条和快手的典型用户,相对于严肃新闻的用户而言,受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不够高,自我判断力不够强。但是根据CNNIC的数据,中国活跃在网络上的绝大多数网民,都是初中和高中学历,二者合计占了60%以上,但真正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网民只占11.5%。也就是说,腾讯在内容方面的打法讲求“阳春白雪”的风格,与整体网民结构是背道而驰的,这也是为什么腾讯无法撼动头条的地位。如果以腾讯OMG的腾讯新闻和天天快报与头条相比,腾讯新闻的日活用户超过今日头条,但如果以用户使用总时长而论,头条远超腾讯新闻和天天快报之和。来自头条的知情人士说,目前腾讯系的内容分发,如果将微信看一看、微信上的腾讯新闻插件、QQ看点、QQ上的腾讯新闻插件、QQ浏览器内容分发、腾讯新闻和天天快报等内容分发产品集合在一起,用户使用总时长才勉强超过今日头条。3、安逸与投行化腾讯可以说是一家把员工“宠上天”的公司,每年可谓福利不断,但正是这家有温度的公司,其战斗力也正在变得越来越弱。比起同等体量的阿里巴巴,腾讯的员工可以说相对要轻松很多,阿里员工熬夜加班是常事,但在腾讯,很多人都是到下班时间就走了。我无意要鼓励加班文化,只是想通过加班这点小事来说明腾讯的整体战斗力已经变得越来越弱,他们过得太过安逸。在腾讯内部组织构架上,高层很少进行大规模动刀,太讲求平稳过度。今年上半年腾讯好不容易对OMG事业群进行大调整,但是除了将事业群老板由刘胜义换成腾讯COO任宇昕、并新来了几个副总裁以外,整个事业群仍然是换汤不换药,变革不够彻底,底层基因和思维仍然是原来的老路子。就以今年最火热的小视频为例,当头条相继孵化出抖音、火山小视频、西瓜视频等明星产品时,腾讯在小视频领域可以说捉襟见肘,好在通过投资快手进行了投资布局。腾讯内部的赛马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公司安逸氛围的出现,腾讯最成功的产品微信和王者荣耀都是内部赛马机制的胜利,但是如果不能有持续的明星产品出来,赛马机制也很难维持。我听说腾讯内部员工前不久就有个讨论,正是有关公司正在变得投行化的,而且这个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这样做究竟是好还是不好。这几年,腾讯投资了京东、搜狗、58同城、美团点评、滴滴、知乎、快手、金山、猎豹等明星公司,但正如阿里王帅在上个月怒批腾讯时说,很多推杯交盏满面红光的联合起来反垄断,这何尝不是战略上的懒惰和不思进取以及战术上的路径依赖和焦灼冲动。实际上,最近两年腾讯最大的惊喜就是在投资方面收获颇丰,但是自身业务很难有飞跃式突破,即便是王者荣耀也是按照腾讯游戏的原有路径跑出来的。如微信起来后,前几年做出了让人惊艳的微信公众平台和微信支付,但是最近一年推的小程序也不温不火。投行是赚钱,但对公司业务并不一定能带来实质上的帮助。不妨试想这样一个画面,腾讯做小视频的团队正在加班加点准备撇大招,突然收到腾讯新闻的弹窗说,腾讯宣布投资快手并成为其大股东,他们会怎么想?当然,即便腾讯股价已经高达400港元,市值超过5000亿美元,我身边有很多人依然看好。他们看好腾讯的主要原因在于,微信还没有开始大规模变现。很多人认为,微信最大的变现机会在于金融,它有可能长出下一个蚂蚁金服。腾讯就是这样一家拥有独特优势,但是软肋也很明显的公司。马化腾的焦虑不安,也不会因为腾讯的股价持续走高而停止。来源:行行出状元
普华永道黄佳:中国独角兽企业的十大特征

普华永道黄佳:中国独角兽企业的十大特征

【亿邦动力讯】亿邦动力获悉,在日前举办的“摩根大通中国新经济企业圆桌论坛:新科技与全球化”上,普华永道上海主管合伙人黄佳做了题为《中国独角兽报告》的主旨演讲。他指出,美国独角兽企业以to B为主,而在中国,过去三年依然是to C独角兽的黄金时代。两相对比,美国独角兽企业偏技术驱动,而中国独角兽企业偏消费驱动。《报告》是2018年4月至6月期间,采用问卷调研、面对面访谈、数据模型分析和文本分析四种方式进行调研的结果得成。共有101家超过13个行业的中国独角兽企业高管参与到调研之中。普华永道上海主管合伙人黄佳根据普华永道的报告,按数量统计,中国独角兽企业多扎堆聚集在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四地。独角兽企业涵盖了电子商务、金融科技、消费生活、交通/汽车、医疗健康、教育、旅游、房产家居、企业服务、物流、文娱传媒/体育/社交媒体、硬件和新兴科技等领域。据悉,过去三年中独角兽融资额最大的两个行业是交通/汽车和金融科技。随着新风口的涌现和to C投资红利周期的下行,电子商务类的融资额呈下滑趋势。虽然医疗健康领域的独角兽在过去三年中的融资额处于相对低位(第8位),但预计医疗健康板块未来几年将涌现更多的独角兽。黄佳表示,普华永道在独角兽企业的调研过程中有如下发现:1. 超过一半(57%)的受访高管认为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是最具影响力的外部因素。消费和服务升级、新技术的场景化应用、千禧一代主力消费人群的崛起以及三四线城市的消费增长等被独角兽企业CEO们视为未来1-3年的最大机遇。2.数据驱动大数据被76%的高管们视为是未来1-3年对于业务发展和产品研发最具影响力的新兴技术,仍排在人工智能(67%)和云计算(42%)之前独居榜首。3. 超过半数(54%)的独角兽企业倾向于通过战略合作的方式利用各种不断涌现的新技术。4. 控制成本和增强盈利能力并未入围独角兽企业未来1-3年的三大优先战略,多数企业更加关注人才(77%)、品牌(74%)和企业文化(71%),反映出中国市场依旧处于高速发展期,独角兽可以从市场上获得较充裕的资本支持。5. 独角兽企业高管们将品牌打造视为未来三年的三大优先战略之一。6. 四分之三的受访独角兽企业运营时间在八年以内,四分之一企业运营时间甚至不满四年。7. 独角兽企业掌门人以70后和80后为主,员工平均年龄处于25-30这一年龄段。最紧缺的人才类型为拥有技术开发能力(71%)、企业高级管理能力及领导力(65%)、市场营销能力 (57%)的专业人士。8. 在披露信息的企业中,65%的企业未来两年内有上市计划。最受独角兽公司青睐的资本市场为港股(43%),其次是美股(25%)和A股(23%)。9. 受访独角兽企业进行海外扩张的首选地区是亚太(3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9%)和北美(18%)。其中,人口众多的东南亚和日韩被独角兽企业视为最佳亚太投资地。10. 独角兽企业经历的主要危机类型包括资金链风险、人才被竞争对手挖角和客户信任度下降等。来源: 亿邦动力网

相关文章

万师傅

服务范围覆盖全国 服务去除中间化 服务费可大幅降低

相关问答

更多